PCBA焊接外观检验标准主要有哪些?
检验环境
1、检验环境:温度:25+/-3℃,湿度:40-70%RH
2.在距40W日光灯(或等效光源)1m之内,被检产品距检验员30cm之处进行外观判定
抽样水准
QA抽样标准:执行GB/T2828.1-2003 II级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
AQL值:CR:0 MAJ: 0.25 MIN:0.65
检验设备
塞尺、放大镜、BOM清单、贴片位置图
检验项目:
1、锡珠:
● 焊锡球违反最小电气间隙。
● 焊锡球未固定在免清除的残渣内或覆盖在保形涂覆下。
● 焊锡球的直径≤0.13mm可允收,反之,拒收。
2、假焊:
● 元件可焊端与PAD间的重叠部分(J)清楚可见。(允收)
● 元件末端与PAD间的重叠部分不足(拒收)
3、侧立:
● 宽度(W)对高度(H)的比例不超过二比一(允收)
● 宽度(W)对高度(H)的比例超过二比一(见左图)。
● 元件可焊端与PAD表面未完全润湿。
● 元件大于1206类。(拒收)
4、立碑:
● 片式元件末端翘起(立碑)(拒收)
5、扁平、L形和翼形引脚偏移:
● 最大侧面偏移(A)不大于引脚宽度(W)的50%或0.5mm(0.02英寸)(允收)
● 最大侧面偏移(A)大于引脚宽度(W)的50%或0.5mm(0.02英寸)(拒收)
6、圆柱体端帽可焊端侧面偏移:
● 侧面偏移(A)≤元件直径宽度(W)或PAD宽度(P)的25%(允收)
● 侧面偏移(A)大于元件直径宽度(W)或PAD宽度(P)的25%(拒收)
7、片式元件-矩形或 方形可焊端元件侧面偏移:
● 侧面偏移(A)≤元件可焊端宽度(W)的50%或PAD宽度(P)的50%。(允收) ● 侧面偏移(A)大于元件可焊端宽度(W)的50%或PAD宽度(P)的50%(拒收)
8、J形引脚侧面偏移:
● 侧面偏移(A)小于或等于引脚宽度(W)的50%。(允收)
● 侧面偏移(A)超过引脚宽度(W)的50%(拒收)
连锡:
● 元件引脚与PAD焊接整齐,无偏移短路的现象。(允收)
● 焊锡连接不应该连接的导线。(拒收)
● 焊锡在毗邻的不同导线或元件间形成桥接(拒收)
9、反向:
● 元件上的极性点(白色丝印)与PCB二极管丝印方向一致 (允收)
● 元件上极性点(白色丝印)与PCB上二极管的丝印不一致 。(拒收)
10、锡量过多:
● 最大高度焊点(E)可以超出PAD或延伸至可焊端的端帽金属镀层顶部,但不可延伸至元件体(允收)
● 焊锡已延伸至元件体顶部。(拒收)
11、反白:
● 有暴露存积电气材质的片式元件将材质面朝离印制面贴装
● Chip零件每Pcs板只允许一个≤0402的元件反白。(允收)
● 有暴露存积电气材质的,片式元件将材质面朝向印制面贴装(拒收)
● Chip零件每Pcs板不允许两个或两个以上≤0402的元件反白。
12、空焊:
● 元件引脚与PAD之间焊接点良湿润饱满,元件引脚无翘起 (允收)
● 元件引脚排列不整齐(共面),妨碍可接受焊接的形成。(拒收)
13、冷焊:
● 回流过程锡膏完全延伸,焊接点上的锡完全湿润且表面光泽。(允收)
● 焊锡球上的焊锡膏回流不完全。
● 锡的外观呈现暗色及不规则,锡膏有未完全熔解的锡粉。(拒收)
14、少件:
● BOM清单要求某个贴片位号需要贴装元件却未贴装元件 (拒收) 多件:
● BOM清单要求某个贴片位号不需要贴装元件却已贴装元件;
● 在不该有的地方,出现多余的零件。(拒收)
15、损件:
● 任何边缘剥落小于元件宽度(W)或元件厚度(T)的25%
● 末端顶部金属镀层缺失最大为50%(各末端) (允收)
● 任何暴露点击的裂缝或缺口;
● 玻璃元件体上的裂缝、刻痕或任何损伤。
● 任何电阻材质的缺口。
● 任何裂缝或压痕。(拒收)
16、起泡、分层:
● 起泡和分层的区域不超出镀通孔间或内部导线间距的25%。(允收)
● 起泡和分层的区域超出镀通孔间或内部导线间距的25%。
● 起泡和分层的区域减少导电图形间距至违反最小电气间隙。(拒收)
标准焊点的要求:
1、可靠的电气连接
2、足够的机械强度
3、光洁整齐的外观
电子元件焊点不良术语
(1)不良术语
短 路: 不在同一条线路的两个或以上的点相连并处于导通状态。
起皮 :线路铜箔因过分受热或外力作用而脱离线路底板。
少锡:焊盘不完全,或焊点不呈波峰状饱满。
假焊:焊锡表面看是波峰状饱满,显光泽,但实质上并未与线路铜箔相熔化或未完全熔化在线路铜箔上。
脱焊:元件脚脱离焊点。
虚焊:焊锡在引线部与元件脱离。
角焊:因过分加热使助焊剂丢失多引起焊锡拉尖现象。
拉尖:因助焊剂丢失而使焊点不圆滑,显得无光泽。
元件脚长:元件脚露出板底的长度超过1.5-2.0mm。
盲点:元件脚未插出板面。
(2)不良现象形成原因,显现和改善措施
1、加热时间问题
(1)加热时间不足:会使焊料不能充分浸润焊件而形成松香夹渣而虚焊。(2)加热时间过长(过量加热),除有可能造成元器件损坏以外,还有如下危害和外部特征。
A、焊点外观变差。如果焊锡已经浸润焊件以后还继续进行过量的加热,将使助焊剂全部挥发完,造成熔态焊锡过热。当烙铁离开时容易拉出锡尖,同时焊点表面发白,出现粗糙颗粒,失去光泽。
B、高温造成所加松香助焊剂的分解碳化。松香一般在210度开始分解,不仅失去助焊剂的作用,而且造成焊点夹渣而形成缺陷。如果在焊接中发现松香发黑,肯定是加热时间过长所致。
C、过量的受热会破坏印制板上铜箔的粘合层,导致铜箔焊盘的剥落。因此,在适当的加热时间里,准确掌握加热火候是优质焊接的关键。
(3)不良焊点成因及隐患
1、松香残留:形成助焊剂的薄膜。
隐患:造成电气上的接触不良。
原因分析:烙铁功率不足焊接时间短引线或端子不干净。
2、虚焊:表面粗糙,没有光泽。
隐患:减少了焊点的机械强度,降低产品寿命。
原因分析:焊锡固化前,用其他东西接触过焊点加热过度重复焊接次数过多
3、裂焊:焊点松动,焊点有缝隙,牵引线时焊点随之活动。
隐患:造成电气上的接触不良。
原因分析:焊锡固化前,用其他东西接触过焊点加热过量或不足引线或端子不干净。
4、多锡:焊锡量太多,流出焊点之外,包裹成球状,润湿角大于90度以上。隐患:影响焊点外观,可能存在质量隐患,如焊点内部可能有空洞。
原因分析:焊锡的量过多加热的时间过长。
5、拉尖:焊点表面出现牛角一样的突出。
隐患:容易造成线路短路现象。
原因分析:烙铁的撤离方法不当加热时间过长。
6、少锡:焊锡的量过少,润湿角小于15度以下。
隐患:降低了焊点的机械强度。
原因分析:引线或端子不干净,预挂的焊锡不足,焊接时间过短。
7、引线处理不当:焊点粗糙,烧焦,引线陷入,芯线露出过多。
隐患:电气上接触不良,容易造成短路。
原因分析:灰尘或碎屑积累造成绝缘不良该处被加热时间过长,引线捆扎不良。
8、接线端子绝缘部分烧焦:焊接金属过热,引起绝缘部分烧焦。
隐患:容易造成短路的隐患。
原因分析:加热时间过长焊锡及助焊剂的飞散。
(4)不良焊点的对策
1、拉尖
成因:加热时间过长,助焊剂使用量过少,拖锡角度不正确。
对策:焊接时间控制在3秒左右,提高助焊剂的使用量,拖锡角度为45度。
2、空洞、针孔
成因:元件引线没预挂锡,使引线周围形成空洞,PCB板受潮
对策:适当延长焊接的时间,对引脚氧化的进行加锡预涂敷处理,对受潮PCB进行烘板。
3、多锡
成因 :温度过高,焊锡使用量多,焊锡角度未掌握好。
对策:使用合适的烙铁,对烙铁的温度进行管理,适当减少焊锡的使用量,角度为45度。
4、冷焊
成因:焊接后,焊锡未冷却固化前被晃动或震动,使焊锡下垂或产生应力纹
对策:待焊点完全冷却后,再将PCB板流入下一工位。
5、润湿不良
成因:焊盘或引脚氧化,焊接时间过短,拖锡速度过快。
对策:对氧化的焊盘或引脚进行加锡预涂敷处理,适当减慢焊接的速度,焊接时间控制在3秒。
6、连焊
成因:因焊锡流动性差,使其它线路短路。
对策:焊接时使用适当的助焊剂,焊接时间控制在3秒左右,适当提高焊接温度。
下面分享一些SMT焊接品质的问题
1.部品偏移(宽幅偏移)
不良现象:部品宽幅偏移
发生原因:吸附不稳定、传送抖动、撞板等原因
对客户影响:偏移严重时易造成部品掉件、与邻近焊盘短路、客户安装不良等
判定标准:部品偏移量不可超过焊盘宽幅的1/2
2. 部品偏移(长度偏移)
不良现象:部品长度偏移
发生原因:吸附不稳定、传送抖动、撞板等原因
对客户影响:偏移严重时易造成部品掉件、与邻近焊盘短路、客户安装不良等
判定标准:不可偏移出焊盘
3. 部品偏移(旋转偏移/角度偏移)
不良现象:部品旋转偏移
发生原因:吸附不稳定、传送抖动、撞板等原因
对客户影响:偏移严重时易造成部品掉件、与邻近焊盘短路、客户安装不良等
判定标准:部品偏移量不可超过焊盘宽幅的1/2
4. 引脚偏移(宽幅偏移)
不良现象:部品宽幅偏移
发生原因:吸附不稳定、传送抖动、撞板等原因
对客户影响:偏移严重时易造成部品掉件、与邻近焊盘短路、客户安装不良等
判定标准:部品偏移量不可超过焊盘宽幅的1/2
5. 引脚偏移(长度偏移/末端偏移)
不良现象:部品长度偏移
发生原因:吸附不稳定、传送抖动、撞板等原因
对客户影响:偏移严重时易造成部品掉件、与邻近焊盘短路、客户安装不良等
判定标准:IC部品:偏出长度≤引脚长度1/4
连接器部品:偏出长度≤引脚长度 的1/4
6. 引脚偏移(旋转偏移)
不良现象:部品旋转偏移
发生原因:吸附不稳定、传送抖动、撞板等原因
对客户影响:偏移严重时易造成部品掉件、与邻近焊盘短路、客户安装不良等
判定标准:不可偏移出焊盘
7. 部品不良(破损)
不良现象:部品上缺了一角
发生原因:周转、分板、电测时制品定位不完全、治具避让不足等易产生
对客户影响:严重破损易导致部品性能不良
判定标准:有则NG
8. 部品不良(变形)
不良现象:部品变形
发生原因:可能是部品受热后施加外界压力导致
对客户影响:功能不良
判定标准:有则NG
9. 部品不良(裂纹)
不良现象:部品断裂
发生原因:脆弱部品受外力易导致(如实装后制品弯折、制品未轻拿轻放等)
对客户影响:功能不良
判定标准:有则NG
10. 桥焊(连锡)
不良现象:不该相连的焊锡连接在一起
发生原因:锡量过多、制品不平整、FPC表面异物、网板清洁不及时等易导致
对客户影响:功能不良
判定标准:有则NG
11. 虚焊
不良现象:1、部品引脚/电极或焊盘完全没有锡
2、部品引脚/电极和焊盘都有锡但没有相连接
发生原因:锡量少、引脚不上锡、金层过厚、锡未完全熔融等可能导致
对客户影响:致命
判定标准:有则NG
12. 立碑
不良现象:部品一侧翘起
发生原因:贴装偏移、炉内风速过大、下锡量不均、引脚氧化导致上锡能力减弱等
对客户影响:致命
判定标准:有则NG
13. 少锡
不良现象:焊锡把部品的引脚/电极与焊盘连接在一起,但焊锡没有达到长度、宽度、厚度的要求
发生原因:网版开口过小、网版孔堵、焊盘镀金过厚、引脚未镀金等
对客户影响:易导致部品掉件
判定标准:D1+D2+D3 ≥3/4L,或者E ≥1/2T
14. 多锡
不良现象:锡量过多
发生原因:钢网开口过大、制品不平整、PCB表面异物、钢网清洁不及时等易导致
对客户影响:一般不会造成功能不良,可能会造成客户安装不良。
判定标准:锡量不可超出焊盘,与邻近焊盘间隔≥0.1MM

15. 缺件
不良现象:应搭载部品的位置未搭载部品
发生原因:吸嘴吸取不稳定、吸嘴附异物误识别、FPC误贴BM标签或BM点颜色异常
对客户影响:致命
判定标准:有则NG
16. 翻白
不良现象:部品方向或贴面贴反
发生原因:来料有反料、feeder振动过大抖动、吸嘴吸取不稳定可能导致
对客户影响:致命
判定标准:有则NG
17. 侧立
不良现象:部品方向或贴面搭反
发生原因:来料有反料、feeder振动过大抖动、部品过小吸嘴吸取不稳定可能导致
对客户影响:可能导致功能不良,
判定标准:有则NG
18. 焊盘剥离
不良现象:焊锡面和焊盘分开或焊盘和FPC分开
发生原因:焊锡和焊盘结合能力差或受外力导致
对客户影响:致命
判定标准:有则NG
19. 焊锡颗粒附着(锡珠)
不良现象:锡附着
1.焊料球使得相邻导体违反最小导体间距。
2.焊料球未被免洗焊剂残留物或覆形涂层等粘住、覆盖住,或焊料球未焊牢在金属表面
3.距离连接盘或导线在0.13mm 以内的粘附的焊锡球,或直径大于 0.13mm 的粘附的焊锡球
4.每 600 平方毫米多于 5 各焊锡球或焊锡泼溅(0.13mm 或更小)
5.原则上IC脚如果有锡球不管有无短路一律拒收判退。
6.焊锡球有短路隐患拒收。
7.网状焊锡:封装本体表面焊料泼溅或者本体上锡面粘住、覆盖住,或焊料球未焊牢在金属铜箔上。
不良现象:焊锡球
发生原因:可能是锡量过多、设定板、钢片或网版附锡未及时清洁
对客户影响:锡球过大易造成与邻近焊盘桥连短路
判定标准:部品周围被助焊剂包裹大小≤0.13MM,未包裹NG.部品下按照焊盘间距1/2判定。
20. 坑洞
不良现象:焊锡坑洞
发生原因:锡膏搅拌不充分,回流焊预热不足易导致
对客户影响:外观不良,对客户影响度小,严重时会影响焊锡强度
判定标准:≤焊锡面宽度1/2
21. 浮起(部品浮起)
不良现象:部品两侧搭载高度不一致
发生原因:贴装偏移、炉内风速过大、下锡量不均、引脚氧化导致上锡能力减弱等
对客户影响:影响度小,严重时会造成客户安装不良
判定标准:浮起高度≤0.3MM
22. 浮高(引脚浮起)
不良现象:部品两侧搭载高度不一致
发生原因:贴装偏移、炉内风速过大、下锡量不均、引脚氧化导致上锡能力减弱等
对客户影响:影响度小,严重时会造成客户安装不良
判定标准:浮起高度≤0.3MM
23. 助焊剂残留
不良现象:助焊剂残留、附着
发生原因:锡膏型号不适用、返工、炉温异常导致Flux挥发不完全均有可能导致
对客户影响:影响度小、CN助焊剂附着管控度相对较高
判定标准:有厚度或颜色为淡黄色则NG
上一篇:PCBA板短路的检查方法有哪些?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