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T 贴片加工质量常用术语解析

作者:硬姐发布时间:2025-08-15
SMT 贴片加工行业历经多年发展,沉淀出一系列广泛流传的行业专用术语。对于刚涉足该领域的初学者来说,熟练掌握这些术语是深入了解电子加工行业的重要前提。

理想焊点的核心要素

理想的焊点是 SMT 贴片加工质量的基础标准,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要求:
  • 表面润湿性良好:熔融焊料需均匀铺展在被焊金属表面,形成连续、均匀且完整的覆盖层,其接触角需控制在 90° 及以内;
  • 焊锡量施加正确:焊料用量需充足,既避免因过量造成浪费或不良影响,也防止因不足导致焊接效果不佳;
  • 焊接表面状态佳:焊点表面应保持连续、完整且圆滑,不过对外观光亮程度无强制要求;
  • 焊点位置精准:元器件的引脚或焊端在焊盘上的位置偏差必须处于规定范围之内。

常见焊接缺陷术语

在 SMT 贴片加工过程中,可能出现多种焊接缺陷,常见术语如下:
  • 不润湿:被焊金属表面与焊点上的焊料形成的接触角大于 90°,会影响焊接的稳定性与导电性;
  • 开焊:焊接完成后,PCB 板与焊盘表面出现分离,直接造成电路连接中断;
  • 吊桥:元器件一端脱离焊盘,呈现斜立或直立状态,导致元器件无法正常发挥作用;
  • 桥接:两个或多个不应相连的焊点之间被焊料连接,或焊点焊料与相邻导线相连,易引发短路故障;
  • 虚焊:焊接后,焊端或引脚与焊盘之间偶尔出现电隔离现象,这种缺陷具有隐蔽性,可能导致电路通断不稳定;
  • 拉尖:焊点存在焊料毛刺,但未与其他焊点或导体接触,虽暂时不会造成短路,却会影响焊点质量;
  • 焊料球:焊接时产生的焊料小圆球,粘附在导体、阻焊膜或印制板上,可能引发短路等问题;
  • 孔洞:焊接处出现大小不一的空洞,会降低焊点的强度与导电性;
  • 位置偏移:焊点在平面内的纵向、旋转方向或横向偏离预定位置,对元器件安装及电路性能产生不良影响。

检验与修复相关术语

为确保 SMT 贴片加工质量,需进行相应的检验与修复工作,相关术语如下:
  • 目视检验法:借助带照明的低倍放大镜,通过肉眼对 PCBA 焊点质量进行检验,该方法操作简便,适用于初步检测;
  • 焊后检验:在 PCBA 焊接加工完成后开展的质量检验工作,能够全面排查焊接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;
  • 返修:针对表面组装组件的局部缺陷进行修复的工艺过程,通过返修可有效提高产品合格率;
  • 贴片检验:在表面贴装元器件贴装过程中或完成后,对是否存在漏贴、错位、贴错、损坏等情况进行的质量检验,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贴装过程中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