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CBA 维修九大类方法详解:从基础到进阶的实用技巧

作者:硬姐发布时间:2025-09-08

在如今的电子产品设备里,PCBA(印刷电路板组件)和 PCB(印刷电路板)无疑是不可或缺的核心组成部分。但众所周知,大部分 PCB 电路板很难获取到官方的原理图,而且板上搭载的芯片功能又往往十分繁杂,这就使得维修工作对工程师的技术功底提出了极高的考验。

为此,硬之城结合在 PCBA(印刷电路板组件)维护与分析工作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,整理归纳出了九大核心维护方法。掌握这些方法,能帮助从业者更高效、精准地排查和解决 PCBA 与 PCB 的各类问题,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:

01 目视法

目视检查是所有维护工作的基础,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第一步,用肉眼观察是维修检测电路板的首要环节。当拿到一片不良的 PCBA 时,首先要对其外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,重点关注是否存在断线、开路(Open)、短路(Short)、冷焊、缺件、多件、错件、零件跪脚等问题;同时留意零件是否有位移、立碑、反白、变形或被烧毁的痕迹,以及电路板是否有烧焦或者断裂的情况。

此外,还需检查 PCBA 背面是否有连锡,观察 BGA 焊点是否有规律、是否存在焊接不良的地方。这一步骤虽看似基础,却能为后续的维修工作提供重要的初始线索,直接影响着整个维修过程的效率与准确性,其重要性不容忽视。

02 比较法

比较法是快速发现问题的有效捷径,对于没有图纸的电路板采用此法进行维修有着非常好的效果,通过与好的电路板做对比找出故障。另外通过多维度的对比,能及时准确地锁定问题关键。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按测量方法划分:

    • 电阻测量的比较:通过对比不同位置或良次品的电阻值,判断是否存在异常。
    • 电压和波形测量的比较:分析电压数值及波形形态的差异,排查电路工作状态。
    • 电流测量的比较:对比电流大小,了解电路的功耗及工作情况。
  2. 按外观划分:

    • 多件及缺件比较:检查零件数量是否符合标准,有无多装或漏装。
    • 错误零件的比较:确认零件型号、规格等是否正确,避免因错件导致故障。
    • 同一零件不同厂家的比较:了解不同厂家零件的性能差异,判断是否影响 PCBA 工作。
  3. 按功能测试划分:

    • 不同工位功能测试的比较:分析 PCBA 在不同工位测试时的表现,定位问题出现的环节。
    • 良次品功能测试的比较:将不良品与良品的测试结果对比,找出性能差异点。
    • 不同规格夹具的功能测试比较:检查不同夹具对测试结果的影响,排除夹具因素。
    • 不同外部设备功能测试的比较:了解 PCBA 与不同外部设备连接时的工作状态,排查兼容性问题。
03 触摸法

触摸法严格来说也叫温度传感法,即通过用手直接感受 PCBA 上芯片组或其他部件的温度,来直观判断 PCBA 是否正常工作。这种方法在生产线的实际维护分析和功能测试中均有应用。

例如,在 PCBA 生产过程中,对于那些设备发热但功能测试正常的 PCBA,可让操作员通过触摸设备来进一步确定其质量状况,辅助判断是否存在潜在的过热隐患。

04 状态法

状态法主要是通过检查各元器件正常工作时的状态来判断故障。在 PCBA 与 PCB 的维修过程中,需密切关注每个元器件在工作状态下的表现,比如电压、电流、温度、信号输出等参数。如果某元器件工作时的状态与正常状态不符合,无论是参数超出正常范围,还是功能表现异常,都说明该器件本身可能存在问题,或者其受影响的关联部件存在故障。这种方法能针对性地锁定疑似故障区域,为进一步排查提供方向。

05 通杀法

通杀法的核心是对所有元器件进行逐一检测,不遗漏任何一个可能存在问题的部件,找到已损坏的元件后进行更换或用其他合适的元件替换。不过,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操作者具备高度的细心和强烈的责任心,因为任何一个细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故障排查失败。

同时需要注意的是,通杀法并非适用于所有情况,对于过孔不通、敷铜断裂、电位器调整不当等物理连接或参数调节类问题,该方法并不适用;另外,包含程序和数据的芯片也不能使用此方法,以免因检测过程影响其内部存储的关键信息,导致新的故障产生。

06 手压法

手压法主要适用于排查 BGA 开路(Open)、冷焊或锡裂纹等不良现象,可在通电测试和正常电阻值测试时使用。其显著优点是能减少相关测量和维护的繁琐步骤,大大缩短维护时间。

不过,手压法也存在一定的应力风险。对于经验丰富的维修分析人员而言,用手按压 PCBA 时,力度必须适中。需注意不能用力过大,也不要抬起 PCB 的一端后再用手按压 BGA,以防造成 PCB 断裂或损坏。

07 断路法

断路法是测量 PCBA 元件电阻值时常用的方法,其核心是断开线路后对元件进行单独检查。该方法通常用于判断冷焊、开路、部分零件短路,或某点电阻值过大、过小等问题。

在断开电路的过程中,有时需要移除一些电阻器、电感器、三极管或其他部件,有时则需要挑开一些芯片的引脚。例如,消除芯片附近的漏极电阻以测量上限信号,就是断路法的典型应用场景。

08 去污法

PCBA 上的一些不良现象,如电池漏电流过大或与其他外接设备连接时功能测试不良等,在进行测量或更换零件之前,可先通过目视检查嫌疑区域是否存在锡渣或其他杂物。

必要时,对这些区域进行清洗,往往能对某些不良现象起到奇特的改善效果,这是因为杂物可能会导致电路接触不良或短路等问题。

09 替换法

替换法的运用有一定原则,维修人员可根据对各类 PCBA 的了解和维护经验,决定替换零件的先后顺序;同时,一些关键点信号的测量结果也可作为替换的依据。

在实际维护中,对于目前难以找到缺陷根源的不良 PCBA,通过替换疑似故障的零件来排查问题,是替换法的典型应用,能有效缩小故障范围,提高维修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