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T 回流焊温度设定的注意事项​

作者:硬姐发布时间:2025-08-15
随着电子产业的飞速发展,高集成度、高可靠性已成为行业新潮流。在此趋势推动下,SMT(表面贴装技术)在国内得到进一步推广与发展,众多企业在生产和研发中大量应用 SMT 工艺及表面贴装元器件(SMC/SMD),这使得焊接过程中大量使用回流焊机(reflow soldering)成为必然。
 
回流焊作为表面贴装工艺生产的核心设备,其正确使用对确保焊接质量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。而在回流焊的使用中,最难把握的便是回流焊温度曲线的整定。
那么,如何更合理地整定回流焊的温度曲线呢?
要解决这一问题,首先需了解回流焊的工作原理。从温度曲线角度分析,其原理如下:
当 PCB 进入升温区(干燥区)时,焊膏中的溶剂、气体蒸发,同时焊膏中的助焊剂会润湿焊盘、元器件端头和引脚,使焊膏软化、塌落,覆盖住焊盘、元器件端头和引脚,实现与氧气的隔离;当 PCB 进入保温区,PCB 和元器件得到充分预热,避免因突然进入焊接高温区而损坏;进入焊接区后,温度迅速上升使焊膏熔化,液态焊锡对 PCB 焊盘、元器件端头和引脚进行润湿、扩散、漫流或回流混合,形成焊锡接点;最后 PCB 进入冷却区,使焊点凝固。
当 PCB 板从设备左侧进入,会依次通过上方第一块加热器、下方第一块加热器、上方第二块加热器、上方第三块加热器、下方第二块加热器、上方第四块加热器。每块加热器的传感器分布如图所示。PCB 板进入炉子的过程是吸热过程,它会从室温逐渐接近所处环境的温度。当环境温度变化时,PCB 板的温度也会随之变化,形成一条温度曲线。因此,如何利用回流焊的不同加热器,使 PCB 上的温度变化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曲线,便是回流焊温度曲线整定的关键。
根据回流焊结构可知,上方第四个加热器的温度最高,用于焊接,第六个传感器处的温度最高,对应温度曲线的最高温度,PCB 到达该点所需时间为 150 秒。由于 PCB 板进入回流焊的速度恒定,六个传感器的间距固定,我们可轻松算出 PCB 板通过每个传感器的时间。其中,温室左侧到第一个传感器、第一传感器到第二个传感器(下方)、第二个传感器到第三个传感器、第四个传感器到第五个传感器、第五个传感器到第六个传感器的距离一致,而第三个传感器到第四个传感器的距离是其他传感器间距的 2 倍。
对照标准温度曲线,我们能确定 PCB 板通过各点时应达到的温度,再加上传感器到网带这段距离产生的温度差(因网带和传感器距离不变,该值基本为定值),以及不同材质 PCB 板吸热能力的差异,便可得出传感器处应达到的温度,即各加热器的设定温度。
之后,调整网带速度,使 PCB 从进入温室到离开温室的时间与回流焊标准曲线要求的时间一致,这样 PCB 板通过各传感器的时间和温度连接成的曲线,就能符合回流焊的标准温度曲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