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MT 加工高抛料率原因解析

SMT加工中造成抛料率高的原因
元器件相关因素
元器件尺寸与形状偏差
元器件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尺寸公差超标的情况。例如,贴片电阻或电容的实际长度、宽度或厚度与标称值偏差较大,超出了贴片机视觉系统的识别范围。对于一些精密贴装的场合,即使是微小的尺寸偏差,如 0.1mm 的差异,都可能导致贴片机无法准确识别和抓取元器件,从而引发抛料。
异形元器件的形状不规则也会造成抛料。比如某些定制的特殊封装芯片,其引脚分布不均匀或外形独特,贴片机的吸嘴在吸取和定位时难以精确对准,增加了抛料的风险。
元器件引脚变形
元器件引脚在运输、存储过程中容易受到外力挤压或碰撞而变形。例如,在长途运输过程中,如果包装不当,引脚可能被挤压弯曲。变形的引脚会使吸嘴在吸取时无法牢固抓取元器件,或者在放置过程中无法与焊盘正确匹配,导致抛料。即使是轻微的引脚弯曲,也可能影响贴装的准确性,尤其是对于引脚间距较小的元器件,如 QFP 封装芯片,引脚变形更容易引发抛料。
元器件可焊性不良
元器件引脚表面的可焊性涂层质量不佳会导致抛料。如果涂层不均匀、厚度不足或存在氧化、污染等情况,焊锡在回流焊时难以与引脚良好结合,贴片机在检测到焊接可能存在问题时,会将该元器件抛料。例如,一些库存时间较长的元器件,其引脚可焊性涂层可能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而氧化,降低了可焊性,进而增加抛料率。